作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,日本以 3.45 万美元的人均 GDP、93% 的城市化率,长期吸引着全球品牌的目光。但这个市场也因老龄化严重(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 29.3%)、消费者决策严谨、本土品牌忠诚度高,被称为 “最难取悦的市场”—— 沃尔玛、宜家等国际巨头都曾因未能适应其文化节奏而折戟。
跨境电商必备设计工具(AI模特、商品换色、图片翻译、视频翻译、商品合规标签等)←点击在线使用
不过,近年来中国企业正加速布局这片 “难啃的市场”。2023 年中国对日直接投资净额达 1789 亿日元(约 11 亿美元),同比增长超 100%;2024 年投资再增近 4 倍,Shein、Temu、TikTok Shop 等平台也纷纷开设日本站点,2025 上半年中对日出口额同比增长 2.5%。在这场 “慢生意” 的博弈中,如何找到打开日本市场的钥匙?日本第一大电商平台乐天集团的探索,或许提供了重要思路。
当 AI 遇上 “慢节奏”:乐天的 “人性化” 技术突围
日本电商渗透率不足 10%,AI 应用也相对滞后 ——2024 财年仅约 27% 的国民使用过生成式 AI,远低于中国的 81.2%。但这种 “滞后” 反而让其 AI 发展有了独特方向:不是追求技术领先,而是成为兼顾各年龄层的 “人性化工具”。
乐天集团会长三木谷浩史直言:“若美国 AI 能力为 100 分,日本仅 20 分”,但乐天的 AI 愿景是让所有人(包括老人和孩子)都能 “毫不费力地使用”。计划于 2025 年秋季上线的 “乐天 AI”,将深度融入其生态系统(涵盖金融、通信、旅游等 70 多种服务),既能帮商家做库存管理、消费者洞察,也能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 —— 比如通过 AI 问答匹配商品需求,或针对夏季降温、纪念日送礼等场景推荐解决方案。
这种 “技术服务于人” 的逻辑,源于日本根深蒂固的 “用户体验至上” 理念。乐天的优势在于其庞大的生态基础:日本几乎人人拥有乐天 ID,每月约 4400 万本土用户、全球 20 亿用户使用其服务,年发放 6000-7000 亿积分,电商流通额达 6 兆日元。这种覆盖全场景的生态,成了中国品牌本地化的 “快捷通道”。
信任比流量更贵:日本消费者的 “长跑逻辑”
日本市场的 “慢”,更体现在消费者行为中。与中国电商依赖移动端流量不同,日本超 50% 的电商成交来自 PC 端,消费者下单前会反复对比价格、信息和质量,极少因 “电商玩法” 冲动消费。此外,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极高,一旦建立信任便会长期复购,而积分体系正是维系这种信任的核心 —— 从扭蛋到便利店,线下实体经济早已用积分构建了紧密的用户连接,线上的乐天也将积分作为核心运营策略。
不过,年轻一代正在带来变化。30 岁左右的消费者对新品牌接受度更高,愿意尝试创新产品。光学美肤品牌 Ulike 正是抓住这一群体,以线上为突破口(契合年轻人偏好),2024 年在乐天市场实现销售额 5 倍增长。
对想进入日本市场的品牌而言,“分阶段布局” 更务实:先通过线上渠道(成本低、触达快)让消费者认识品牌,待销售额突破后再拓展线下;产品需深度适配本土需求,内容营销则要强调 “真实性”—— 日本 Z 世代更青睐贴近生活、未经刻意雕琢的推广,而非精致却疏离的广告。
慢赛道里的长期主义
日本电商仍只是线下生态的补充,而非替代。这里的商业逻辑从来不是 “快速爆单”,而是 “用时间换信任”。乐天集团将日本极致的服务标准注入电商:AI 再智能,最终也是为了增强人性化体验;积分体系再复杂,核心是维系与用户的长期关系。
对中国品牌而言,想要在日本市场立足,需放下 “快节奏” 执念,像乐天那样理解 “慢的价值”:用本地化产品贴近需求,借生态平台降低试错成本,靠真实内容建立信任。毕竟,在这个拒绝 “速成” 的市场里,能跑赢长跑的,永远是那些愿意沉下心来适应节奏的玩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