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国内街头 5 毛钱的童年零食,到欧洲货架上售价 1.62 欧元的热销品,卫龙辣条的出海之路颇具传奇色彩。凭借 TikTok 等社交平台的流量红利与精准的本地化策略,这款中国辣条不仅在意大利掀起消费热潮 —— 单月卖出 5100 多包、登顶当地食品类目榜首,更在三年间将海外收入从 1979 万元拉升至 9762 万元,增长近 5 倍,成为中国零食出海的典型样本。
跨境电商必备设计工具(AI模特、商品换色、图片翻译、视频翻译、商品合规标签等)←点击在线使用
卫龙的出海并非偶然,而是一场 “精准卡位” 的市场攻坚。在渠道选择上,它敏锐捕捉到 Z 世代聚集的 TikTok 流量密码:通过与海外 KOL 合作,用夸张有趣的试吃视频激发传播力。意大利博主 @Tina Bruscino 与母亲的试吃内容曾创下百万播放量,直接带动销量飙升;品牌发起的 “辣条盲测” 挑战,相关话题累计观看量超 7000 万次,在美国、英国等市场收获大量年轻粉丝。数据显示,进入欧美市场的前三个月,TikTok 为卫龙带来的流量转化率超 20%,远超传统渠道。
产品端的 “入乡随俗” 更是关键。针对欧美消费者对辣味的接受度,卫龙推出 “轻辣”“中辣” 版本;在偏爱独特风味的日本,开发和风芥末味辣条;在东南亚,则融入香茅、柠檬叶等本地香料,甚至大胆推出榴莲味限定款,精准匹配不同市场的口味偏好。此外,它还拓展了风味海带、魔芋爽等品类,并推出即食小包装,适配海外便捷消费场景。
不过,漂洋过海的路从不平坦。食品标准差异是第一道坎:2020 年,卫龙一批印尼进口原料因未获检疫准入被海关退回;欧美市场更严苛,美国 FDA 的 “自动扣留” 制度要求提前提交第三方检测报告。为此,卫龙在北美市场减少合成香料使用,改用天然发酵辣椒酱,并明确标注大豆、小麦等过敏源,确保合规入境。
文化认同的突破同样不易。初期,海外消费者对辣条的 “重口味” 存在刻板印象,品牌认知度较低。卫龙通过持续的本地化营销,比如借助意大利博主的试吃视频打破偏见,逐步推动消费从 “猎奇尝鲜” 转向 “日常购买”,仅在意大利市场就实现单月销售额超 8000 欧元。
供应链瓶颈也曾是短板。辣条高油、高蛋白的特性对运输储存要求高,早期依赖拼箱出口的模式,在订单激增时易断货 ——2022 年进入美国亚马逊仓库时,曾因断货 7 天以上导致差评激增。对此,卫龙自 2023 年起将高频销售产品前置至海外仓,与当地物流商合作构建稳定配送网络;2025 年更投资 10 亿元在南宁建 8 万吨产能基地,服务东盟市场,长远计划在东南亚自建工厂实现全链条本地化。
卫龙的出海轨迹,折射出中国零食品牌 “走出去” 的共性路径:以社交平台撬动流量,用本地化产品贴近需求,靠供应链升级筑牢根基。正如 2023 年中国食品出口数据显示,加工食品出口额首破 210 亿美元,占食品出口总额超 30%,越来越多 “中国味” 正通过精准布局,从 “异国猎奇” 变成 “日常选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