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emu 全托管广告系统上线近三个月,目前仍处于不够成熟的阶段。实测结果显示,产品需维持 32% 以上的毛利率才能实现保本。该广告系统存在三大核心问题:计费机制不透明、7 天学习期结束后转化率仍低于亚马逊、停投后自然订单骤减的 “戒断效应”。就当前情况而言,这类广告更适合用于清仓产品,建议投放时设置较高的 ROAS 值,并搭配 9 折活动以提升转化率。由于系统存在大量无效流量,且缺乏精准的人群定位功能,卖家需谨慎权衡投放的成本与收益。
跨境电商必备设计工具(AI模特、商品换色、图片翻译、视频翻译、商品合规标签等)←点击在线使用
一、Temu 广告的保本逻辑
Temu 的广告系统目前偏向 “傻瓜式” 操作,卖家只需选定产品、投放地区,设定好日预算和 ROAS(广告投资回报率)即可上线。但难点在于,不少卖家难以算清广告成本,以下通过实例说明保本所需的毛利率:

假设投放产品的申报价为 10 元,ROAS 设为 4,品质分在 70-90 之间(对应 1.5 倍罚款系数),售后率为 3%,具体计算如下:
广告成本:ROAS 为 4,意味着每卖出 10 元商品,广告花费为 10÷4=2.5 元。
毛利润:设毛利率为 M,毛利润则为 10×M。
成本:成本为 10-10M。
每单售后成本:(10×1.5 + 成本)×3%=0.75-0.3M。
保本利润公式:当利润为 0 时,10M-2.5-(0.75-0.3M)=0,可算出 M 约 31.55%。
这意味着,上述情况下产品毛利率至少需达 32% 才能保本。若考虑隐形成本,建议将毛利率目标提高至 37% 更为稳妥。不过,随着 ROAS 目标的提高,对毛利率的要求会逐步降低(上述公式仅供参考)。
二、Temu 广告的实际效果
结合实际体验与卖家反馈,Temu 广告效果有三个显著特点:
曝光量和点击量数据尚可,但转化率表现不佳,这与系统不成熟、人群定位不精准导致的无效流量较多有关。
搭配活动能提升转化率,例如设置 9 折活动对转化有一定帮助。
暂停投放后,自然订单会受到影响,出现明显下滑。
三、Temu 广告的三大 “坑点”
计费机制不透明
按常规理解,广告费用应按点击(CPC)计费,但平台帮助中心显示:即便没有点击或订单,广告被浏览也可能产生费用;且暂停或删除广告后,暂停前推送的广告浏览仍会正常收费。
学习期后转化率仍偏低
官方称广告分为 7 天左右的 “学习期”(数据积累期)和 “学习完成期”(智能投放期),但实际中,即便完成学习期,转化率仍明显低于亚马逊。未来系统或向精细化、复杂化方向优化。
存在 “戒断效应”
停止投放后,自然订单会骤减,这是电商平台的共性问题。通常需逐步停投以缓解,但目前 Temu 的操作空间有限,难以实现平稳过渡。
现阶段不建议用已起量的产品投放广告,更适合清仓产品。若计划投放,建议初期设置较高的 ROAS 值,避免盲目冲量。
